導讀: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之前,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是由少數發布者如官方機構、新聞記者一點對多點的單向傳播模式,即通過報刊、廣播、電視、戶外廣告等媒介定期地對有限區域的社會公眾發布信息。傳統媒體具有時空上的局限性,不具備互動條件。
在互聯網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之前,傳統的大眾傳播方式是由少數發布者如官方機構、新聞記者一點對多點的單向傳播模式,即通過報刊、廣播、電視、戶外廣告等媒介定期地對有限區域的社會公眾發布信息。傳統媒體具有時空上的局限性,不具備互動條件。
互聯網論壇、博客、微信、公眾號等技術工具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一點對多點的傳播模式,實現了多點對多點的信息傳播。普通大眾成為媒體內容的制作者(User-generatedContent,UGC)和發布者,他們通過現代化的媒介與大眾相連,規范或非規范地分享新聞、事實、觀點、娛樂等信息,并與受眾和客戶互動。這種自我生產內容的傳播方式稱為自媒體。
融媒體概念源于美國新聞業的“媒介融合”(MediaConvergence)。2000年,“坦帕新聞中心”將旗下的報紙、網站和電視臺安置在同一座傳媒大廈中。2018年4月,根據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準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中國國家廣播電視總局正式揭牌成立,融媒體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年9月廣電總局發布了關于創建廣播電視媒體融合發展創新中心(簡稱融媒體中心)的通知,標志著中國全面進入融媒體時代,國家、省、市、地、縣不同層級的融媒體中心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融媒體中心就像新聞生產的“中央廚房”,它通過資源重組、平臺重構、體系重塑,將各自為戰的傳媒陣地全面打通,共同策劃、協同采集、分類制作、互動傳播、集中發聲,實現更有效的信息傳播和輿論引導。
至此,傳統媒體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移動互聯網與5G技術又為媒體帶來了更新更快的傳播方式。與“傳統媒體”相對應,這些新興的媒體傳播模型就稱為新媒體,它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絡、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大容量、表現形式各異、無時空限制、可交互的信息和服務。
2020年2月,新職業“全媒體運營師”正式進入國家職業目錄,全媒體的概念開始廣泛應用。全媒體并不是學術上提出的概念,它來源于產業的應用層面。全媒體從傳播載體、媒體內容、傳播形式、發布渠道、平臺運營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深度融合,涵蓋面更廣闊,意義更廣泛,其人才培養更偏重于應用技術和運營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