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前幾天我們分享了職場的溝通技巧,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職業道德。如果說職場中不懂溝通技巧也能生存,那么我們今天要講的事情沒有注意到,帶來的就是萬劫不復的后果。
前幾天我們分享了職場的溝通技巧,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職業道德。
如果說職場中不懂溝通技巧也能生存,那么我們今天要講的事情沒有注意到,帶來的就是萬劫不復的后果。
老規矩,我們先來分享一個案例。
2018年,一家公司的IT專員被辭退了,這位員工特別委屈,覺得自己兢兢業業為公司做貢獻,卻突然被掃地出門,就連拿到賠償也是虎口拔牙。
這位員工越想越生氣,快要離開公司前,他登錄了公司的服務器,刪除了公司重要的業務數據,為了掩飾自己的操作,他又用管理員權限刪除了登錄日志。報復過后的心情是痛快的,他以為這就萬無一失了。
公司發現后,請專業公司恢復了數據,花費了近17萬元。緊接著就把這位員工告上了法庭。
最后,法院判決他“破壞生產經營罪”,有期徒刑1年2個月。
這樣的事情在職場中經常發生,員工為了一時痛快,報復公司,采取極端手段,最后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也許有的因為造成的損失不大,公司并不追責,但是背上這樣的案底,可以說是職場上一生的污點,對找工作也有很大影響。
很多犯錯的員工以為自己只是反了職業道德,但其實他們不知道,自己同時也觸犯了法律。
職場中的道德是什么?
職場道德,指的是大家約定成俗的行為規范。有些規范是每家公司都有的,比如不遲到早退、做事要負責、對人要禮貌、不謊報數據等等,然而有些行為規范是每家公司獨有的,我們一般稱為企業文化和企業價值觀。
比如蘋果公司的“專注設計、關注細節、聆聽批評”;比如谷歌公司的“互助、透明、創新源于交流”,這些都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協作。
而企業價值觀,是指我們在做決策時的選擇偏好。
比如為了賺錢而損害客戶利益,還是為了客戶利益而選擇不賺那么多錢。
比如谷歌公司的價值觀:不作惡。
那么職場的法律指的是什么?
在職場上,這叫做流程制度。有流程制度就有獎懲,做得好公司會給你獎勵;做不好公司就要給你懲罰,比如罰款,更嚴重的就是開除。
一旦員工犯的錯非常嚴重,就要上升到法律層面了。這個錯誤已經不是公司的人事跟員工能解決的問題了,而必須由社會這個協作體系來解決。這時候公司會選擇起訴員工,然后交給法院來來判決。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違反道德,可以受到譴責,但是違反法律,必須受到懲罰。
理解了職場中的道德、和法律,我們來看看,職場中哪些事情是絕對不能做的?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犯的錯誤觸犯了法律。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殺人放火是違法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在職場里,一些看上去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違法的。
比如,一個策劃師為公司寫的方案,離開公司的時候,他把方案帶走,這是犯法的嗎?他可以把這些策劃方案帶去新公司,修改一下再使用嗎?
答案是不可以。這是違法的。因為這么做,就利用了上一家公司的知識產權和商業機密。
你可能會覺得,這些方案本來就是我做的,我付出的腦力勞動,并且做了修改,有什么不可以的呢?確實,方案是你寫的,但是這家公司通過支付工資和獎金把他們買走了,他們已經不屬于你,而是屬于上家公司。如果你再拿去使用,就侵犯了這家公司的知識產權。
再比如,之前有位公眾號的新媒體運營被公司開除了。她非常憤怒,于是在離職的時候把公眾號從訂閱號改成了服務號。
訂閱號每個星期可以推送7條消息,而服務號每個星期只能發1條,這意味著,公眾號的價值就立刻縮水了。這種行為,就等于侵害了公司的資產。這是違法的。
如果公司起訴這位員工,一告一個準。
在職場中,類似的行為有很多很多。
我們一定要避免這種錯誤。這會毀了你的職業生涯,甚至會毀了你的一生。
那怎么避免?
總體來說,違反制度和法律的事情,是絕對絕對不能做的。
比如,不送人禮物賄賂別人,自己也不收禮物潔身自好;不侵犯公司的資產和利益。
制度是公司的法律,而法律是社會的制度。
違反職場道德的事情,也是不能做的。
有讀者會問到,上班遲到早退遲到早退,為什么也算違反職業道德呢?我今天晚來半個小時,晚上加班半個小時回來不就好了嗎?
我們要知道,上班時間不是由員工自己決定,而是由全社會的協作時間決定。
你的客戶可能就等著早上九點找你,可是你因為晚到半個小時,客戶打電話進來,就找不到你了,這就會給客戶帶來了困擾。同時的,你的工作可能還需要團隊其他成員配合完成,因為你晚到了半小時,同事的事情就耽擱了,這就影響了大家的效率。所以,準時上下班也屬于職業道德。